又是一年畢業季,不少高校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剛走出校門尋找工作就“步履維艱”。由于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熱門專業屢屢被亮就業“紅牌”。“畢業即失業”的難題究竟該如何破解?(6月16日中國教育新聞網-《熱門專業緣何屢亮“就業紅牌”?》)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專業的冷與熱是相對的,也是發展變化的。昨天的熱門專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高校對人才的輸出,就可能逐漸趨于飽和,直至演變為冷門專業。再說專業的冷與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時候,只是媒體炒作,口口相傳,以訛傳訛也未可知。市場風云變幻莫測,考生如果填報志愿時一味跟風,追逐所謂的熱門專業,顯然跑偏了,到頭來難免得不償失。
所謂的熱門專業必然是考生追逐的熱點,而高校的招生規模是一定的,不可能人人如愿。考生即使僥幸選中了熱門專業,其實也是對自己前途的不負責任。四年大學成天對著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知識倍受煎熬,甚至連課都不想上,能否堅持到畢業都難說,至于說能把所學專業學得如何精深更是未知數。
現在的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畢業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社會實踐能力,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用人單位需求接不上軌。長春金達電子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趙樹杰曾打過一個形象的比方,“好比企業要高級蛋糕,高校提供的卻是饅頭。”就是高校熱門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也并不是就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即使是高就業率專業,并不意味著每個人只要讀了這個專業就能找到好工作,就業率低也并不代表無法就業。找不找得到工作,找到什么樣的工作,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學生個人能力,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企業更看中的是畢業生的能力,想僅以專業優勢在人才市場走捷徑是不靠譜的。據鳳凰網編發的文章報道,陜西省教育廳民教處處長權秋虎在接受采訪時建議,“考生選專業看就業形勢,更應注重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生與其跟風追逐所謂的熱門專業,不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踏踏實實的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從而激發自身潛能,讓自己大學學到更多的東西。如此一來,四年大學充實開心不說,肯定能學有所長,成為專門型人才,將來自然而然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實力大增。“無論什么時候,畢業生的能力一直都是“硬通貨”。”吉林大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副主任閆國棟在指導學生填志愿時告誡學生。
隨著史上最難就業季的來臨,考生、家長更要清醒,學好本領才是走好人生路的不二法門,才能在未來的職場道路上立于不敗之地。(付世生)